幾乎每個音樂制作人都有過在工作室中浪費時間的經歷,像什么花30分鐘調整插件、花一下午打磨某個音樂部分,都是很常見的事情。雖說音樂制作一般都不是什么線性的流程,但浪費時間對于棚時費而言代價是很高的,即使不花錢也算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當我開始追求某些難以實現(xiàn)的音色時,我就覺得陷入了所謂的“創(chuàng)造力陷阱”。這時我會停下來,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一點是否會顯著影響別人對你歌曲的第一印象?
說實話,這個問題不是很容易就能回答得出來。但當你開始上頭,花大量時間去無意義地調整錄音中的細枝末節(jié)的時候,它就會非常有意義了。如果歌曲中的某個問題確實造成了客觀影響,那花一下午去打磨就是值得的;但如果是那種很容易被忽略掉的問題,或者是你不確定的問題,那就要好好考慮下花時間去打磨它能否在聽眾欣賞時帶來同等比例的效果提升了。
坑有大小,形式也有不同。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我遇過的最耗時的、也是最應該避開的坑。
1.別修復本來就沒毛病的聲音
這種情況我已經遇到無數(shù)次了。每次我做好了一些東西之后,本來音色沒毛病,錄音也沒毛病,但我就是喜歡問自己一句:“萬一還能做出更好的效果呢?”
聽著熟悉不?也許你的直覺告訴你需要更多的混響,所以你就調,但是感覺怎么都不對,所以你就接著調,然后加更多效果器。直到過了一段時間,你還沒有調出想要結果,這時再關掉所有的處理效果,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剛才所做的東西并沒有帶來任何提升。
如果你有能力辨別出樂器音色的真正問題,那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雖說我在工作室中也是一直在搞各種創(chuàng)意實驗,但在把控制作風險和自我放縱之間,界限我還是劃得清的。知道什么時候是“足夠好”,是所有制作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某些東西可以用,那就不要再花時間去“打磨”了,繼續(xù)往前走才是正道。
2.別對背景聲浪費太多的時間
如果你在Pro Audio Files上面讀過我的其它文章,就會知道我一直在反復提這些問題。編排中的有些東西就是要比其它東西更重要,而在背景元素中浪費不必要的精力則分為多種形式,從不斷調整沙錘錄音的立體聲麥克風擺位,到著了魔似的調整Soft Pad的參數(shù)設置,都是很好的體現(xiàn)。
雖說沉迷在這些細節(jié)中可以讓你獲得滿足感,但你不得問問觀眾會不會感同身受?
如果遇到了那種值得投入精力的主要元素,比如人聲、鼓和領奏樂器,那當然該花時間去做了。如若不然,使用越簡單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越好,而且你得限制下自己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如果別人壓根就不喜歡你的作品,連一遍完整的都聽不下來,那你的這些所謂的“小細節(jié)”就沒有任何存在價值。
3.切勿嘗試通過效果器完全改變音樂
想要讓你的樂器音色聽起來正確,就得追溯到按下第一個音符的時候。這一點對于物理樂器無疑是正確的,而對于擁有相反特性的數(shù)字合成器也是成立的,甚至對于采樣來說這一點更為適用。如果你想要的軍鼓是比較脆的那種,并且擁有如德芙般絲滑的音尾,那就沒有什么是比直接調整采樣的音高更能實現(xiàn)你的愿望的了。如果你想要的底鼓,是復古靈魂樂中那種比較緊實的感覺,那轟鳴的808底鼓就不會滿足你的需求。
所以遇到大部分需求時,花點時間從源頭尋求解決方案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實在找不到100合適的素材,那就先找個差不多的,再開始使用效果器進行處理?;?分鐘瀏覽硬盤上的采樣可能會比得上花30分鐘去對比不同的處理效果,畢竟有時候所做的處理到最后才會發(fā)現(xiàn)是一無是處的。
4.不要把自動化當成主要目標
你可能會遇到一條自己不滿意的領奏旋律,然后開始提升它的音量,但提升過后又會覺得太響。這時你就會在各處做音量自動化,但做完之后又會發(fā)現(xiàn)中間某個地方的音符被蓋住了,所以你又會針對這個音符進行自動化的調整。最后過了一小時,你終于畫出了一條看起來非常炫酷的音量曲線,但其實這個問題原本只要15分鐘就能得到解決。
所以在開始上頭之前,你先得問問自己,有沒有其它的處理方式可以實現(xiàn)同樣的效果?或許使用均衡器進行某些衰減就能讓聲音融合到混音中去;又或許是整個曲子做了過多的壓縮,導致動態(tài)丟失太多,才會顯得領奏旋律過于突出;又或許是其它樂器上進行了不必要的過度處理等等。一般來說簡單的處理不僅僅是更快,聽起來的效果也會更好。至于詳細的自動化調整,只是最終的手段罷了。
5.不要在錄音棚里搞排練
終于到了周末,你該去約好的棚子里進行錄音了,手里揣著新籌劃的歌曲,心里無比興奮。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主唱并沒有發(fā)揮出全部實力,但還可以在棚子里繼續(xù)優(yōu)化...
那么問題來了,你該不該這樣做?在棚子里搞優(yōu)化,可以錄到感覺很棒的版本,也能做出靈感涌現(xiàn)時難以復制的激情;但這種行為同時也相當于一種危險的賭博,尤其是在棚時和棚時費有限的情況下。
盡管很難,但我們應當先保留不成熟的想法,等準備好了再去錄。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錄都錄不好,那就屬于排練不足,這時候就應該考慮下該怎么好好利用棚時了。因為排練不足而在棚子里浪費的時間,照樣會一分不差地收你的錢,所以還是實際點,看看能不能平時多找點時間去進練習。如果還沒有練好,那最理智的做法還是改日再去。
6.邊處理邊錄會更快
你錄了一條音軌,覺得差不多了,但或許人聲的有些地方還要調下音高,又或許是吉他的某些地方卡點有些不準。所以你又錄了一遍,覺得這遍應該沒問題了!好吧,可能還是有問題,不過下一遍可能就真的沒問題了。
如果多遍錄音之間的差別并不是太明顯,那就說明可以停了。如果里面有問題,但問題并不是很嚴重的話,那就可以執(zhí)行素材編輯的步驟,這樣總比再錄一次、再播放一次、再評論一次、再決定要不要重新錄一遍要省時得多。
7.邊錄邊處理會更快
你可能會感覺到疑惑,上面這種情況不是我經歷的最多的嗎?但實際上相反的情況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對于那些臨時起意來到錄音棚的人。有些人來的時候腦子里的想法確實特別棒,但第一遍錄音并不能完全做好。
如果你是個制作人,那這時候就要由你來判斷需不需要再錄一遍,或者說繼續(xù)往下進行。有時候,進行素材編輯比較快一些;但有時候,素材編輯也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導致進度滯后。一定要學會辨別什么素材是稍微處理下就能用的,什么素材是應該再錄一遍的。
8.別在該自己做決定時拖拖拉拉
“嗯,我也不太確定,我覺得挺好,但你們覺得怎么樣?”
當這些詞從你自己的嘴里蹦出來時,就比較危險了。試圖根據(jù)所有人的一致意見來做決定,會顯著影響辦事效率。如果你是制作人,那整個樂隊或藝人都在指望著你能有專業(yè)的判斷,所以你理應承擔起這份責任。如果實在要給別人傳遞點什么壞消息、或者說點逆耳忠言的話,那最好學點話術什么的。阻止錯誤思想的蔓延,但是幫別人實現(xiàn)更好的結果,這樣你的客戶和伙伴就會更加心滿意足,而不是單純浪費棚時和棚時費。
9.切勿被設備吸引注意力
最后一點對我來說太熟悉了,而且可能你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以前我在播放錄音的時候經常感覺不到滿足,所以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能提升錄音質量的設備。我不斷了解并幻想擁有各種樂器、麥克風和硬件效果器,但實際上我根本負擔不起,也沒打算去買它們。當然,我見識到了一些炫酷的設備,但我可以在閑暇之余再去進行了解,而不是浪費錄音的時間。
跳出這個坑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設備。與其在eBay上亂逛,不如研究下如何通過自己的設備做出想要的音色?,F(xiàn)在網上資料很多,其實你在Pro Audio Files就能找到一些不錯的東西!
事實上,我在錄音之路上走過的一些奇怪的彎路,有時候能讓我發(fā)現(xiàn)有趣的東西,有時候也會給我好好的上上一課。這些課我不能說上得很值,但它們確實也激勵了我去追求正確的事物。對于我們大部分人而言,現(xiàn)實就是利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去盡可能好地完成歌曲制作,而不是“學到珍貴的一課”。
無論是從大局上把握歌曲,還是解決真正實際的問題,亦或者是只關注我們控制范圍之內的東西,都是值得投入時間去做的。聚焦于自己所熟知的事情有助于為你的音樂拉來更多聽眾,至于其它的一切都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作者:Danny Echevarria
出處:https://theproaudiofiles.com/rabbit-hole
編譯:TinG
Copyright © 2024武漢天宇聲源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